阴谋论的定义是,暗示其他人(如有权势的政治家或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暗中追求邪恶意图的行为。据称,他们会策划一些让自己得利而伤害其他人的事情。因此,共谋者是一个反民主团体,他们反对大多数人,并采取与之对立的行动(参见 Appel 和 Mehretab,2019 年)。敌人的形象由此产生。阴谋论者试图通过混合事实和编造的信息来证明阴谋论。然而,阴谋论并没有可证明的证据(参见 Schneider and Toyka-Seid, 2020)。 阴谋论和阴谋论意识形态 文献对阴谋论和阴谋论意识形态进行了区分。阴谋论或阴谋假说意味着可以对阴谋进行实证检验,这也允许对其本身进行修正。如果通过实证调查验证了这一理论的真实性,但确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理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被抛弃(参见 Lpb)。 另一方面,如果尽管有相反的证据,但人们仍然坚持阴谋论,那么我们就会说这是一种阴谋论意识形态。相信这种意识形态的人也被称为阴谋信徒。“与极权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类似,阴谋论意识形态也代表着一种对真理的绝对主张,并有一个清晰可辨的敌人形象“。(Lpb) 原因 人们发现,相信阴谋论有三种不同的动机。认识论动机主要出现在复杂的系统和现象中。阴谋论将复杂的事实简化为可以理解的解释,并采用简单的敌友方案。否认人为气候变化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科学现象,也是大量研究的主题,但却无法被完全理解。通过所谓的简单解释来否认变化,降低了需要面对的复杂性。 第二个动机涉及处理失控和无力感(存在动机)。当人们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感到受到外部危险的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容易接受阴谋论,也更有可能相信阴谋论。 第三个动机是社会动机,涉及对不安全感和被排斥感的补偿。阴谋论能让人们感觉更好,并能为一个群体或一个人提供认同感(参见 Appel 和 Mehretab,2019 年)。 历代阴谋论 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危机的时期,阴谋论会越来越受欢迎和受到关注。因此,阴谋论并非后现代独有的现象,而是在人类历史上屡屡出现。例如,14 世纪瘟疫在欧洲的蔓延。即使在当时,人们也在犹太同胞身上找到了替罪羊,并塑造了一个老对手的形象。根据当时的阴谋论,他们应该为瘟疫负责,并遭到迫害和报复(参见 Appel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