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c和etic这两个术语源于民族语言学。它们描述了两种对立的、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视角。在社会科学以及比较和跨文化研究中,研究者也可以采用外在或内在的方法。 外部和内部视角 外在视角是建立在文化上合适的内部视角之上的–它试图通过受影响者的眼睛来观察现象,从而创造出人文科学的 „视角 „理想。外在的方法意在揭示一种文化中的功能相关方面。 另一方面,在 „外在性 „方法中,研究者站在被研究文化之外的立场,试图符合自然科学的 „客观性 „理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找到普遍有效的比较标准(参见Helfrich-Hölter 2013, 27)。 关于这两个术语的出现 这两个术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Kenneth Pike在他的《语言与人类行为结构的统一理论》(1967)一书中首次使用。德文的emisch和etisch是由英文的emic和etic衍生出来的。这些源于语言学–语音学描述了可以用来描述所有语言的声音清单的声音特征,而语音学则确定了那些有助于在所研究的语言中区分意义的声音特征。后来,这对术语被Harris继承并修改。 语源学方法的目的是研究文化对个人行动和思想的影响。它被视为一个 „独立 „变量,例如以学校条件或教育风格的形式,影响着 „因果 „变量(学习、行动)。 然而,根据外显法,文化是个人内部的一个因素,也就是说,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两种方法的差异 这两种方法也可以与某些行动的原因和理由有关。行动的原因不一定是当事人有意识的,因此可以从永恒的角度来研究。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自己的行动和思维的原因是由当事人自己解释的,那么他就是从外在的角度进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