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从固定的教科书中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遗忘性知识。相反,它询问和思考的是学生如何在学校学习对他们重要的问题、思维方法、工作方式和历史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并将其与历史上启蒙的社会想象力联系起来“。(Bergmann 等人,2003 年,3)。 这句话说明,在一个 „全球日益渗透到地方“(Forster/ Popp 2003, 5)的世界里,人们试图重新思考历史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进程和问题。这就是世界史的宏观视角。康拉德认为,世界史或全球史试图克服国家历史及其封闭空间,以便更好地表现和理解 „跨国进程、交流关系,以及全球背景框架内的比较“(Conrad 2013, 9)。 什么是世界史? 对于许多作者来说,世界史和全球史这两个术语已经趋于一致,以至于可以说是同义词(参见 Sieder/Langthaler 2010, 9),这也是本文下文的假设。一般而言,全球史指的是将现象、事件或过程置于全球背景下进行历史分析的一种形式(参见 Conrad 2013, 9)。全球化世界的相互联系是全球史的出发点,其重点是 „事物、人物、思想和机构 „之间的交流(Conrad 2013, 9)。当代世界史对历史课程的导向和国家历史导向提出了质疑,其特点首先是分析全球化进程,使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看待全球问题(参见 Forster/ Popp,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