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后殖民主义指的是外国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时期,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层面的组合(参见 Hegerfeldt 2007, 602)。另一方面,它被理解为后现代主义者的一种思想潮流,涉及(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并利用社会学、语言学以及文学、文化、历史和政治研究的各种动力(参见同上)。对殖民背景下形成的民族或人口群体的文化和身份进行研究,旨在对帝国主义结构在不同生活领域的持久性提出质疑(参见 Young 2001, 57)。 因此,“后殖民 „话语唤起了对 „延续至今的过去殖民状况“(Pourmokhtari 2013, 1786)的批判性反思,并解构了西方或欧洲对非西方社会(非洲、印度、近东和中东)的中心主义假设。后殖民主义的首要目标是探索殖民不公正,通过后殖民群体的社会解放瓦解全球等级制度,并重建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参见 Hegerfeldt 2007, 602)。 后殖民主义先驱 除了法农的反殖民主义著作之外,巴勒斯坦文学家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的著名研究著作《东方学》(1978 年)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方法的奠基之作,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形成具有开创性意义(参见同上)。其核心论点假定欧洲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及其文化存在着微妙而持久的偏见(参见 Boatcă 2015, 114)。 Bhabha 和 G. Spiv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