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球部分概念将地球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区域,这种划分是根据确定的特征进行的。根据地理教学家纽伊格的观点,文化地球部分被定义为 „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几乎具有大陆规模的人类生活形式的世界时空网络中的链接“(纽伊格,1999 年)。这一概念的目的是确定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和社群生活的空间,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从而勾勒出最大的文化空间。 概念的产生与变异 科尔布于 1962 年首次描述了这一概念,它最初来自地理学的空间研究。它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在空间中寻找方向以及确定位置的自然需求,因为 „每个人都需要并发展出一种世界地理观,他可以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归入其中,同时也可以将每天新增的许多信息归入其中“(同上,7)。为了能够进行分类,需要能够定义空间的描述性特征。由于概念繁多,不同的作者提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科尔布提出了一个概念,定义了十个文化地球部分,从而取代了战后地理学对民族的思考(参见 Stöber 2001, 138),“然而,他并没有在地图上实现他的分类尝试“(同上)。 纽伊格 1986 年的概念根据 „宗教或意识形态;语言、文字、法律;肤色(种族);经济[和]状况“(Böge 1997, 323)等特征进行分类,由此产生了英美、澳大利亚、欧洲、拉丁美洲、东方、东亚、俄罗斯、“黑非洲“(后更名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东南亚等文化地球部分(Reinke/ Bickel 2018, 2)。 与科尔布和纽维格一样,亨廷顿也在 1996 年提出了一种分类方法,这也是文献中最著名的分类方法之一(参见 Stöber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