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模型是几种文化模型之一,它“[…]以一种概括的–即最初不是针对特定文化的–方式解释了文化上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及其人工制品“(Agha-Alikhani,2012, 102)。 个体与情景 文化是一个 „背包“。个人将其文化知识装在个人行李中,在行李中象征性地表达自己的文化、个人和社会背景。决定灵活、因地制宜地处理 „文化背包 „内容的不是文化,而是个人自己(Roth,2011, 20)。背包中的内容可以在生活过程中随着经验的增长而扩展,因为个人可以采用文化标准化元素之外的价值观和态度,这些价值观和态度更类似于外来文化(参见同上)。该模式以隐喻的方式试图解释 „社会中文化的复杂性,并尽可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同上,第 21 页),并通过提高对该模式假设的认识来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 与冰山模式的区别 背包隐喻是海明威冰山模型的进一步发展(见冰山文化模型)。它仍然依赖于将文化元素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参见 Roth 2011, 20)。这些可见的人工制品(外貌、行动、语言、行为)被称为 percepta,而不可见的文化元素(价值观、规范和态度)则被称为 concepta(Agha-Alikhani,2012, 102)。文化背包及其内容是不透明的,这意味着文化设备、概念只有在密集的跨文化交际中才能显现出来。 尺寸可变 与冰山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化被视为一种 „可变化的量“(Roth 2011, 20),每一次新的经历、新的遭遇和新的情况都会影响我们的行动,从而丰富我们的文化财产。背包模式中的文化被视为一个开放(占有和行动)的过程(参见同上),而冰山模式中的文化则是永恒的、一维的,给人的印象是个人 „以单行道的方式由其文化环境决定“(同上),与静态的文化肖像相对应。然而,这两种模式并不矛盾。相反,在某些多元文化背景下,它们可以相互联系(参见同上)。在这种情况下,将冰山模式的静态文化概念与背包模式的开放文化概念联系起来是合适的,前者 „会使人联想到被视为͵德国人ʹ、͵俄国人ʹ或͵日本人ʹ的可预见的行为“(同上,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