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挪用一词在最广义上是指接受不属于自己文化的文化内容。文化挪用尤为有趣,因为文化争端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主张和排斥策略(参见 Hahn 2011, 19)。因此,文化挪用常常被批评为盗窃或不尊重。 研究方面 文化挪用的重点是文化变革(参见 Hahn 2011, 11f)。然而,采用一种文化的个别元素,如服装、首饰等,并不立即属于这一术语的范畴。只有以贬义、敌意或无反思的方式使用,从而压制或嘲弄相关文化时,才会被称为文化挪用(参见 Krieg 2019, 105)。有时,文化挪用也等同于盗窃和破坏边缘文化(Cuthbert 1998, 257)。 文化挪用的目的不是使文化同质化(=统一文化),也不是使文化支离破碎(=文化衰落)(参见 Hahn 2011, 13)。其目的是将自己的文化融入新的、不同的文化理念中。因此,新文化最终会从所有相关影响的各个方面产生(参见 Hahn 2011, 13f)。 社会相关性 然而,文化挪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尤其是在今天,它屡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例如,美国一家网站报道了 „11 位被指控文化挪用的名人“(Seventeen)。然而,ZEIT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