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的习惯(habitus)一词最初来源于古希腊语的héxis(ἕξις),表示一种永久性的行为倾向,反映在个人的态度上,即外在的表现以及内在的倾向。它包含了个人行为模式的全部内容,从说话方式和手势到个人价值观和整个生活方式。从希腊古代到今天,这个词在修辞学、哲学和社会学的背景下经历了不同的含义变化(参见Simonis 2013, 287)。 该词含义的变化 在希腊古代,亚里士多德特别创造了héxis(ἕξις)一词,他通过这个词来理解个人通过经验和实践成为习惯的永久行为倾向(参见Hügli 2013, 387)。因此,héxis是一种产生未来行动的能力或生成原则(参见Krais 2014, 29)。在罗马的修辞学说中,habitus表示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和表达方式,为此,特定的姿势、说话方式和心理态度被认为是必要的。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些类别由某种说话风格以及讲话的适当音调来补充。(参阅Sominis 2013, 287-288)。 诺贝尔-埃利亚斯的习惯概念 在社会学领域,诺伯特-埃利亚斯和皮埃尔-布尔迪厄的方法特别有影响力。社会学家和文化哲学家诺伯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1897-1990)认为,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与周围的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依赖关系(参见Volkmann 2013, 164)。因此,在《文明进程》(1939年)中,他描述说,各自的习俗和礼仪要与各自的文化、一个时间点和一个社会地位联系起来考虑。 由于这种依赖性,埃利亚斯也总是为一个社会群体的特定习俗赋予一种独特的功能。对某种餐桌礼仪的遵守、问候仪式或对私人或公共事物的区分,都是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区别。然而,由于下层阶级总是试图模仿上层阶级的风俗,后者必须始终完善他们的惯例,这就不断地改变了社会上可接受的东西在各自群体中的界限。艾利亚斯认为,社会群体或国家变得越大,各个群体的习俗也就越有特色。 对埃利亚斯来说,这种机制不仅是一个外部的、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的过程。社会风俗和惯例通过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印记而内化为我们的社会习惯,因此社会规则和社会强制力成为我们的 „第二性“(参见Eichener 2013, 64)。这将产生 „心理上的自我强制装置的特殊稳定性,它作为每个’文明’人的习惯中的一个决定性特征出现“(Elias 1976b, 320)。 因此,对埃利亚斯来说,社会习性是心理化的文明本身,它可以根据文化、时代和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变化。 皮埃尔-布尔迪厄的习惯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