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交流是指人们就交流本身进行交流。换句话说,就是就交流进行交流。例如,这可以通过评论、更详细的解释或以讽刺为目的的非语言眨眼来实现。(参见 Glück, 第 428 页)这些交流形式已经内化,很难与正常的对话区分开来,其特点是转换流畅(参见 Nünning, 第 490 页)。其目的是支持理解过程并找出误解的原因。 交流广场 弗里德曼-舒尔茨-冯-图恩(Friedemann Schulz von Thun)的交流广场(又称四边模式)为分析交流障碍提供了一个模型。根据这一模式,发信人和收信人可以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信息: 作为 – 事实信息(数据、事实、情况) – 自我披露(关于情感、价值观或特征的隐性或显性陈述) – 关系(对对方的态度) – 呼吁(行动指示) 当双方的沟通水平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元沟通冲突。例如,如果一个信教的人出于自我披露的目的,向另一个信教的人透露自己的无神论立场,那么这个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负面的关系暗示。反之,信教者的自我披露也会被对方理解为具有吸引力。通过元交流反思两人此刻所处的层次,这种误解就可以化解。 因此,元交流构成了与隐性元敏感性相对应的显性元敏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