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文化 „一词源于美国,最初指的是由于某人或某组织发表了冒犯性或歧视性的言论而将其集体排除在外。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交媒体,在那里,“取消文化 „可以通过大多数人撤回媒体的关注来实现。 建设性的潜力 根据这种理解,对实行 „取消文化 „的指责在理论上可以表明对一个人的轻率诽谤,并导致建设性的讨论,例如,讨论一个声明中的歧视性内容。然而,在实践中,这个词的使用经常偏离其实际的建设性潜力。 政治上的使用 事实上,“取消文化 „主要是作为一个政治斗争术语,用来对付那些在他们看来指出某个(著名)人物的重复歧视性内容的人。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Joanne K. Rowling引起的媒体抗议,因为她据称通过所谓的变性人的推文多次引起关注(参见Schwarz 2020)。因此,它很少是由于一次性的不当行为而引起的抵制,而是指称的反复歧视的形象化。当然,歧视是否真的发生,总是可以讨论的,而且原则上是有争议的,有时是激烈的争论。 雪花 取消文化 „一词似乎是 „政治正确 „指责的同义词。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是,它们都想象有一大群暴徒会(而且可以)审查表达自由。然而,那些被批评的人可想而知的目的也可能是使歧视的指责相对化,而不需要处理实际的批评。因此,辩论可能在它出现之前就已经结束了。为此,批评者常常被指责为过度敏感,如 „雪花一代 „这一贬义词,被描述为非常敏感和心理脆弱。 象征性 „wokeness“(复兴)一词也被用于论战性的夸张,以诋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