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社会、行动导向和情感学习的形式,它传达了对不同形式的学习的见解。 在文化比较的形式下,它应该既导致对自己的规范和社会系统的更精确的分析和相对化,又导致偏见和民族中心主义态度的减少“。(Rinschede 2007) 多文化主义的话题日益成为焦点,因此关于跨文化现象的各种预设普遍存在。跨文化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旨在提高对跨文化性的认识。在跨文化方法的基础上,这一概念应能使人们获得跨文化能力。 解释的方法 „跨文化方法[……]假定存在所谓的和事实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的遭遇导致无知、误解和问题,甚至导致偏见“(Ouelsati 2013, 25)。跨文化学习被理解为一个旨在抵制这些定型观念的过程。Weidemann提出两个论点作为跨文化学习的定义: 1.“跨文化学习是指由于文化差异的体验而产生的心理变化; 2.跨文化学习指的是与改变对文化差异的看法和处理方式有关的心理变化“(Weidemann 2007, 495)。 这两个定义指的是与跨文化性的不同接触点。在第一个定义中,学习过程是由主观接触点引起的思维变化引发的,而第二个定义则涉及到独立于自身经验的认知和处理方式的改变。促进跨文化能力的经验包括,例如,留在国外。 调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学校机构中,那里的学习过程被处理的最多。然而,如今提供的能力培训 „特别是在经济和政治领域“(Bolten 2007, 89)。学习内容是灵活的,适合学习者群体。其目的是认识外国文化和自己的文化,并承担文化的多元性,因为 „人[……]是不同文化和身份的承载者“(Hartung/Nöllenburg/Deveci 2013, 8)。人们以不同的价值观、想法和认知形式相互对抗,这就是为什么其他人的行为在短时间内被归类为文化上熟悉或陌生的原因(参见Ouelsati 2013, 25)。 对差异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行动形成了跨文化能力。由此产生的跨文化行动过程是持续的并且一直在变化。 文献资料 Bolt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