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一词的词源并不清楚。从拉丁语中引申出来的三种可能性是:ratio „自然、本质“、radix „根 „或 generatio „生殖“。所有变体都可以与今天对该词的理解相吻合。种族主义一词起源于 20 世纪,更确切地说,是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参见 Zerger 1997, 19 u. 80)。
Duden 将种族主义定义为种族歧视的意识形态理由。具有某些生物特征的人或人群在文化表现方面天生就优于或劣于其他人(参见 Duden 2007, 879)。
另一个定义将种族主义描述为对现实的片面和极端扭曲,即夸大自我形象和贬低他人形象(参见 Geulen 2007, 7)。
概念界定
种族主义与仇外心理或右翼极端主义有何区别?种族主义被理解为基于生物、基因差异的压迫或不平等待遇。外在的身体特征以及历史或文化决定的习惯被分等级。本民族的外表被置于其他民族之上。这就产生了一种所谓的优越感,从而导致基于种族的歧视。
因此,与右翼极端主义相比,这个词与敌视民主的关系较小,它反对基本秩序的法治。虽然这也是针对具有其他生物特征的人,但它强调的是对民主的批判。种族主义的歧视并不是因为血统、语言或宗教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说仇外心理(参见 Führing/ Lensing 1994, 62)。然而,由于存在重叠,通常很难做出明确区分。右翼极端分子追随种族主义思想,并积极地这样做。社会中心也有一部分人,即灰色地带,认同种族主义思想(参见 Koller 2015)。
历史
一直以来,有许多不同的人口群体在遗传上彼此不同。例如,俾格米人、蒙古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乍一看,人与人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肤色。根据这些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外部显著特征,分类法应运而生,以便对群体进行分类和评估。
15 世纪,即所谓的大发现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了世界。欧洲人发现了新的贸易路线,拥有大量财富的国家被开发。为此,他们需要劳动力,这导致了大西洋三角贸易。这反过来又导致了奴隶制的非洲化。奴隶们被带到新大陆,他们赚取的利润又回到了欧洲皇室的手中。奴隶制已经在有利可图的殖民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出现了以肤色划分等级的现象。军事优势是道德和宗教优势的条件(参见 Hund 2017, 20)。
欧洲人认为,他们的任务是向美洲、非洲、亚洲和澳洲等所谓欠发达国家的人民传递他们意义上的进步。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被有计划地殖民化,并被欧洲和日本瓜分。
自 19 世纪 70 年代起的 100 多年里,在法国等国的教科书中,黑人被描绘成能够改良的种族。这样做的理由是,色素沉着的人类与类人猿最为相似,尤其是在头型方面。另一方面,白皮肤的人则被描绘成最完美的人种。这种错误的分类导致了根据遗传特征划分等级的错误观念(参见维克多,2012 年)。
在纳粹时代,雅利安人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种族。1939 年至 1945 年间,辛提人、罗姆人、所谓的 Mischlinge 人、犹太人和许多其他群体被分等级,以至于他们无权在德国生活。这导致了所谓的种族狂热。其后果是新的、出于种族动机的反犹太主义。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多数人死于毒气室、毒针或枪杀(参见 Wippermann 2005, 75)。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德国人的优越感再次减弱。非纳粹化进程本应有助于建立一个 „白色西方“。这一过程受到了冷战的强烈影响(参见 Hund 2007, 151)。
1964 年的《美国民权法案》是种族平等方面的一个里程碑,该法案宣布在公共场合实行种族隔离是非法的。民权法案》也是非裔美国人迈向自由的重要一步,但并不是争取平等斗争的终点(参见 Bringle 2015, 6)。
种族主义的形式
从前面的章节中可以看出,种族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将西方白人构建为 „标准“,并将他们与世界其他人口相提并论(参见 „他者化“)。
为了概括种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我们将其分为三种一般表现形式和五种明显表现形式。原则上,这些基本形式往往相互依存和重叠。
基本形式
结构性种族主义是指制度化的歧视形式,其特点是等级森严的权力结构。在这里,种族主义 „自上而下 „地发生,并滥用依附性的社会关系。这方面的一些例子包括种族定性、有移民背景的人工作和教育机会较少(组织与群体)。
文化种族主义被理解为基于文化和宗教归因的排斥。文化取代了 „优越种族“,因此这种形式也被称为 „无种族的种族主义 „或 „新种族主义“。以民族为中心的观点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观点,跨文化性被认为是有害的。反穆斯林和反犹太的态度就是一例(人的圈子与人的圈子)。
日常种族主义包括因个人交往而产生的日常歧视经历。这些歧视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蓄意的,通常发生得很微妙。例如,这包括贬损性语言的使用和歧视经历的轻描淡写(个人对个人)(参见 Ogette 2017)。
明确的形式
1 后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将深肤色人群在当代的边缘化和污名化视为殖民种族意识形态的后果。这种思维方式包括通过殖民领土划分和剥削以及以种族为中心的世界表述,将西方正在进行的利益转移。拒绝黑人、有色人种、黑人面孔和种族现实主义等自我称谓也属于这一类。时至今日,基于表型特征的蔑视仍然根深蒂固。玩偶测试 „显示了这种现象对儿童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内隐联想测试(参见同上)来确定自己无意识中的偏见。
2 反犹太主义指的是敌视犹太人的全部言论,因此取代了过时的、以宗教为基础的反犹太主义。最常见的偏见涉及所谓的真正的犹太人鼻子,以及将犹太人定型为敛财和有影响力的人。在后者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阴谋论,认为犹太人控制了世界(罗斯柴尔德理论)。此外,还有否认大屠杀(包括为大屠杀辩解)以及隐藏在对以色列的佯装批评之下的反犹太主义(参见 Polak 2018)。
3 Gadje种族主义包括对辛提人和罗姆人的歧视。Gadje „意为非罗姆人,取代了之前的反齐根主义和罗姆主义等术语。因此,种族主义的实施方首次被定义为重点。辛提人和罗姆人被污蔑为无家可归、未开化的人,或被浪漫化为 „自由人“。这两种说法都导致他们被视为三等人,不属于社会(参见 AAS 2019)。
4 反穆斯林种族主义往往与反伊斯兰主义不谋而合,因为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诋毁穆斯林人民的声誉。从表面上看,歧视是基于宗教归属,但实际上是基于表型特征的泛化。受影响者往往被指责缺乏融入社会的能力或有极端主义信仰。
5 反亚裔种族主义包括所有贬低亚裔的行为。其表现形式是贬低眼睛部位或看似积极的归因,如勤奋和聪明。然而,这些污名化也助长了种族主义的他者化,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导致大多数社会不认真对待种族主义的内容。另一方面,认为亚洲人普遍有感染科罗娜病毒的风险的假设则是公开的种族主义(参见 Dapp,2014 年)。
文学作品
Amadeu Antonio 基金会(2019 年): 针对辛提人和罗姆人的种族主义。https://www.amadeu-antonio-stiftung.de/wp-content/uploads/2019/01/Flyer_GMF_Roma.pdf [12.03.2020].
Bandelow,Borwin:仇外心理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https://www.faz.net/aktuell/politik/inland/angstforscher-borwin-bandelow-ueber-fremdenangst- 15763320.html [25.12.2018].
Bringle,Jennifer(2015): 纽约:罗森出版集团。
Dapp, Teresa (2014): We are not gooks!载于:时代在线 https://www.zeit.de/zustimmung?url=https%3A%2F%2Fwww.zeit.de%2Fpolitik%2Fdeutschland%2F2014-02%2Fwir-sind-keine-schlitzaugen [12.03.2020].
Duden (2007): Das Fremdwörterbuch. Mannheim: 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
Führing, Gisela/ Lensing, Mechthild (1994): Was heißt hier fremd? 柏林:Cornelsen。
Geulen, Christian (2007): 种族主义史》。慕尼黑:贝克出版社: 贝克。
哈佛大学:https://implicit.harvard.edu/implicit/germany/selectatest.jsp [12.03.2020].
Hund, Wulf D. (2017): Wie die Deutschen weiß werden. Kleine (Heimat)Geschichte des Rassismus. 斯图加特:J. B. 梅茨勒。
Koller, Christian: What actually is racism? http://www.bpb.de/politik/extremismus/rechtsextremismus/213678/was-ist-eigentlich-rassismus [26.12.2018].
Ogette, Tupoka (2017): Exit racism. 学会批判性地思考种族主义。明斯特:Unrast.
Polak, Oliver (2018): Gegen den Judenhass. 柏林:苏尔坎普出版社。
Victor, Jean-Christophe: The Emergence of Racism. http://www.bpb.de/mediathek/178985/die- emergence-of-racism [12.12.2018].
Wippermann, Wolfgang (2007): Rassenwahn und Teufelsglaube. 柏林:Frank & Timme。
Zerger, Johannes (1997): 什么是种族主义?导论。Göttingen: Göttingen: Lamuv.
Youtube: Doll Te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pUyB2xgTM [12.0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