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文化和传播科学家,于尔根-博尔腾(Jürgen Bolten)处理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定义以及如何描述文化的问题。他的模糊文化概念主张对文化进行开放的、多值化的理解,将文化空间设想为动态的网络结构。按照Lotfi Zadeh的模糊逻辑,模糊指的是保持模糊的状态,因此在逻辑上是多值的(参见Bolten 2011, 2)。
从双值文化到多值文化的概念
在第一个现代时代,对文化的双值理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每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同质群体,因此被视为自成一体。据此,文化边界与地理边界是同步的,一个人的集体身份可以通过与外国的分界来构建。在这种二元逻辑中,诸如宗教、种族或语言等因素都可以被解释为文化。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将这种解释等同于一个容器的形象(参见Bolten 2013, 2)。
网络
然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个定义越来越失去其对现实的要求。容器被跨文化网络的形象所取代,按照Bolten的说法,这就是文化的多价概念的独特卖点。他的定义进行了视角的改变,提出了文化间的互惠关系而不是强调差异。因此,每个人都同时是不同集体的成员,这意味着不再可能进行概括,而是要谈论相对的归属程度。这在文化间和文化内的层面上都适用。因此,模糊文化受制于不断变化的结构过程,只能被描述为开放和异质的(参见Bolten 2011, 2-4)。
应该强调的是,Bolten的文化概念并没有取代第一个概念,而是包括了它。在 „两者/和 „的多价值思维方式中,两个价值的 „非此即彼 „因此被整合。这种关系相当于道家的阴阳,如果没有各自的另一方,就无法想象(参见Bolten 2011, 2)。多价值的文化概念是否可以归于第二个现代性,或者作为现代性的一个中间阶段发挥作用,这一点是有争议的(参见Bolten 2013, 2)。
缩小
多价值文化概念的问题在于,它在应用中的复杂性会迅速导致分析上的迷失方向。为了防止这种情况,Bolten建议首先放大文化行动的具体领域的微观层面,然后再放大到结构条件的宏观层面。通过在两个视角之间反复切换,可以减少泛化的危险,因为研究结果从一开始就被置于一种相对的关系之中。因此,从微观角度看,一切通常比从宏观角度看更加异质化(参见Bolten 2013, 3)。Bolten的Sandberg模型可以进一步说明文化的结构性-过程性。
文献
Bolten, Jürgen (2014): Fuzzy Sandberg – oder: (Wie) lassen sich Kulturen beschreiben? http://iwk-jena.uni-jena.de/wp-content/uploads/2019/03/2014_Fuzzy_Sandberg.pdf [12.03.2020].
Bolten, Jürgen (2013): Fuzzy Cultures: Consequences of an open and multi-valued concept of culture for conceptualization of intercultural personnel development measures. http://iwk-jena.uni-jena.de/wp-content/uploads/2019/03/Bolten_2013_Fuzzy_Cultures.pdf [12.03.2020].
Bolten, Jürgen: Fuzziness and Multivalency (2011):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n Open Concept of Culture. http://iwk-jena.uni-jena.de/wp-content/uploads/2019/03/2011_Unschaerfe_Mehrwertigkeit_Ik-Kompetenz_fuzzy.pdf [12.03.2020].
Bolten, Jürgen (2010): 模糊多样性 „是跨文化对话技能的基础。http://iwk-jena.uni-jena.de/wp-content/uploads/2019/03/2010_FuzzyDiversity_EWE_Auernheimer.pdf [04.0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