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acculturation是由拉丁语中的ad „到 „和cultura „文化 „组成,因此可以翻译为对一种文化的介绍(参见Ammon 2010, 55)。它是在殖民化时期由英国和北美的文化人类学家提出的,用来描述两种外来文化接触的后果。文化适应是指一个人、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对以前的外国文化元素的采用。知识、价值观、规范、直觉、技能、技巧、习惯、认同、信念、行动意愿、实际行为,但最重要的是语言可以被采纳。这是一个以内化、模仿和学习模式为特征的学习过程,主要由征服、殖民化、移民、旅游、科学接触或贸易关系引发。与外国文化的直接接触是文化适应的必要条件。
文化适应的类型
可以区分四种类型的文化适应:单边、互惠、完全和部分文化适应。单方面的文化适应只描述了对外国文化的单方面采用,而互惠的文化适应是指对外国文化的双边采用。在完全文化融合和部分文化融合之间还有一个区别,在完全文化融合中,一种文化采用了另一种外国文化的所有元素,其结果是同化;在部分文化融合中,外国文化的部分元素被纳入现有文化。在部分文化融合中,经常会发生分门别类的情况,即某些领域的元素的融合。
此外,文化适应可以从认知、社会、结构和认同的维度进行区分。认知维度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社会维度包括文化间社会关系的建立,结构维度包括社会中某些位置的承担,认同维度包括价值观和认同的采用(参见Esser 2018, 4)。
根据Esser,多元文化社会是同化失败的结果,因此也是文化适应过程失败的结果:“没有民族分层和没有民族分工的融合总是以某种结构性同化为前提,并与此相关,在其他领域的文化适应过程“(Esser 2018, 5)。
根据Esser的说法,当一个特定的社会组织依赖于其文化的某些元素的存在,并且当群体或社会的文化身份将随着文化适应而丧失时,民族冲突主要作为文化接触的反应而产生(参见Esser 2018, 6)。
文学
Ammon, Ulrich (2010): Akkulturation. In: Glück, Helmut (Hrsg.): Metzler Lexikon Sprache. 4. Aufl. Stuttgart: J. B. Metzler.
Esser, Hartmut (2018): Akkulturation. In: Kopp, Johannes/ Steinbach, Anja (Hrsg.): Grundbegriffe der Soziologie. 12. Aufl. Wiesbaden: 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