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组织心理学家Edgar H. Schein(1995)的文化层次模型根据文化的可见度区分了三个层次。根据Schein的观点,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它的基本前提上,这些前提隐藏在人工制品和强调的价值观的表面之下。
背景 企业文化
Schein在公司的背景下提出了文化层次模型。企业文化大约是封闭的系统,可以与其他文化区分开来。它们的子系统、过程和机制比社会中的情况更容易被看穿。此外,企业管理层的经济利益也会使其有必要改变企业文化(Schein 1995: pp.18-20)。
Schein对文化的理解
Schein将文化定义为 „共享的基本前提模式“(Schein 1995: p.25)。这里的基本前提指的是共享知识,即团体成员的共同经验世界。这种知识是通过共同克服问题和努力实现目标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组织对环境变化和影响作出反应(外部适应),并不时接受新成员(内部整合)。文化被Schein描述为一个学习过程,一方面需要将群体与外界划分开来,另一方面需要发展群体的自我形象。根据Schein的观点,企业文化对所有集团成员及其行为具有理性和感性的影响,其长期目标是使企业稳定和发展。
文化层次模式
„组织文化的院长埃德加-谢因(Edgar Schein)教导说,文化有三个层次:文化的人工制品–我们的符号和标志;它所信奉的价值观–我们说我们相信的东西;以及最重要的,它的基本假设–事情的真实情况。“ (Comey 04/08/2019)
[组织文化院长埃德加-谢因(Edgar Schein)教导说,文化有三个层次:一种文化的人工制品–我们的符号和标志;它所信奉的价值观–我们说我们相信的东西;以及最重要的,它的基本假设–事物的本质“。(Comey 04.08.2019),翻译Ch.H.] 。
Schein的文化层次模型(Schein 1995: p.30)确定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
1.人工制品
2.表达的价值
3.基本前提
人工制品指的是 „公司中可见的结构和流程“(同上),这些结构和流程容易识别,但很难解读。例子包括空间建筑、服装、语言风格、符号和仪式。
陈述的价值观包括公司的 „战略、目标[和]哲学“(同上),这很容易研究,但很难解读。使命宣言、战略文件、制定的价值观和愿景塑造了一个公司的外部形象,但与集团成员的实际行为并不相同。
所表达的价值观的表现在基本前提中,即在群体成员的无意识和不言而喻的 „观点、看法、思想和感觉“(同上)中。例如,企业氛围、共同的世界观或假定的认知能力对外人以及团体成员来说都是不可见的,很少能被命名甚至破译。对文化的过程性的认识在这里也是相关的。基本前提大多是在历史上成长起来的,因此极难改变(参见Schein 2003: p.34f.)。文化层次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在Schreyögg/Koch(2020年:第585-591页)的较新管理理论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