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球部分概念将地球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区域,这种划分是根据确定的特征进行的。根据地理教学家纽伊格的观点,文化地球部分被定义为 „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几乎具有大陆规模的人类生活形式的世界时空网络中的链接“(纽伊格,1999 年)。这一概念的目的是确定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和社群生活的空间,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从而勾勒出最大的文化空间。
概念的产生与变异
科尔布于 1962 年首次描述了这一概念,它最初来自地理学的空间研究。它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在空间中寻找方向以及确定位置的自然需求,因为 „每个人都需要并发展出一种世界地理观,他可以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归入其中,同时也可以将每天新增的许多信息归入其中“(同上,7)。为了能够进行分类,需要能够定义空间的描述性特征。由于概念繁多,不同的作者提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科尔布提出了一个概念,定义了十个文化地球部分,从而取代了战后地理学对民族的思考(参见 Stöber 2001, 138),“然而,他并没有在地图上实现他的分类尝试“(同上)。
纽伊格 1986 年的概念根据 „宗教或意识形态;语言、文字、法律;肤色(种族);经济[和]状况“(Böge 1997, 323)等特征进行分类,由此产生了英美、澳大利亚、欧洲、拉丁美洲、东方、东亚、俄罗斯、“黑非洲“(后更名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东南亚等文化地球部分(Reinke/ Bickel 2018, 2)。
与科尔布和纽维格一样,亨廷顿也在 1996 年提出了一种分类方法,这也是文献中最著名的分类方法之一(参见 Stöber 2001, 138)。与他的文章《文明的冲突》(Clash of Civilisations)密切相关,他将地球划分为八个文化区域,其特点是 „客观要素,如语言、历史、宗教、习俗、制度[……以及]人们对其的主观认同“(Huntington 1996, 28)。基本上,他的方法与 Kolb 的方法相似,但更强调根据世界观进行细分(参见 Stöber 2001, 138)。
对文化地球概念的评估
多年来,文化地球的概念一直是地理学和其他学科争论的焦点。由于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这一概念屡屡受到批评,其中以纽维格的概念为甚。Popp 认为,从根本上说,划分文化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明确的方法来界定所述文化区域的起点或终点(参见 Popp 2003, 21)。然而,尤为重要的是,应事先明确界定文化和空间等术语,以便意识到这些概念的广泛性。
Popp 的主要批评意见是,Newig 的文化地球概念助长了 „马赛克思维“(同上,29),可以被当作一种意识形态。基于地图的表述,他认为文化区域应被视为相互独立的,不存在过渡形态。此外,“黑非洲 „这一名称具有歧视性,与 „东方 „这一名称一样,反映了欧洲中心论的观点。“文化土壤[因此]在表现特征上与陈规定型观念非常相似,尽管这种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很容易凝结成陈词滥调“(Popp,2003 年,37)。
文学作品
Böge, Wiebeke (2011): Kulturraumkonstrukte als zeitgebundene Weltbilder. In: Geography and School 33, 4-8.
Böge, Wiebeke (1997): Die Einteilung der Erde in Grossräume: Zum Weltbild der deutschsprachigen Geographie seit 1871. Arbeitsergebnisse und Berichte zur wirtschafts- und sozialgeographischen Regionalforschung. Heft 16. Hamburg: Institut of Geographischen Regionalforschung. 汉堡:汉堡大学地理研究所。
Dürr, Heiner (1987): Kulturerdteile: Dürr, Heiner (1987): Kulturerdteile: A „new“ ten-worlds theory as a basis for teaching geography? In: Geographische Rundschau 39, 228-32.
Newig, Jürgen (1999):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Earth Parts. https://www.kulturerdteile.de/kulturerdteile/ [01.08.2019].
Newig, Jürgen (1986): 三个世界或一个世界:文化地球部分。In: Geographische Rundschau 38, 262-267.
Popp, Herbert (2003): 讨论中的地球文化部分概念–以非洲为例。科学论述–与教学的相关性–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拜罗伊特地理联系研究》第 2 卷。拜罗伊特:拜罗伊特自然科学学会。
Reinke, Christine/ Bickel, Jens (2018): Infoblatt Kulturerdteile. 莱比锡:Klett。
Stöber, Georg (2001):“Kulturerdteile“、“Kulturräume“ und die Problematik eines „räumlichen“ Zugangs zum kulturellen Bereich。In: ders. (ed.): Foreign Cultures in Geography Teaching: Analyses – Conceptions – Experiences. 国际教科书研究》第 106 卷。Hanover: Hahn, 138-154.
Stöber, Georg (2011). 课程、教科书和教学中的文化空间概念。In: Geographische Rundschau 33,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