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一词描述的是:a) „主张采取政治-实践措施以改善妇女生活机会的运动(妇女运动,解放),以及b) 理论-科学方面的努力,以认识和克服对女性的歧视,作为科学(和实践)知识的障碍“(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o.J. )。
通过调整生活环境、社会角色以及将妇女的从属地位概念化的结构和过程,预计妇女的地位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参见Thiessen 2008, 38)。
妇女运动的历史背景
从历史上看,女权主义的特点是一场在政治和社会上形成的运动,并倡导一种理论指导。在18和19世纪,妇女运动是从以前的运动中产生的,这些运动批判社会和统治,旨在为妇女创造已经适用于男性的平等公民权利,以及在生殖领域等方面的权利(参见Müller 2013, 132, 134)。各种女权运动包括,例如,自由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和黑人女权主义(参见Thiessen 2008, 38)。
在这些运动出现之前,女性主义方法在文学领域已经有西蒙娜-德-波伏娃、玛丽-沃斯顿克拉夫特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人的代表。Elaine Showalter按时间顺序命名了女性写作的三个阶段:1.女性阶段(1840-1880),模仿男性的审美规范和标准;2.女性主义阶段(1880-1920),经常倡导激进和分离主义的立场;3.女性阶段(1920至今),主要关注女性写作和经验(参见Barry 2009, 116, 118)。朱迪思-巴特勒是目前特别关注性别的作家(参见巴里2009,139;蒂森2008,41)。
其中最相关的运动是1960/70年代的两次妇女运动,妇女在其中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在性和人口政策方面(参见Barry 2009, 116f.;Müller 2013, 131)。总的来说,从法国大革命到前东德的运动,她们所做的无偿工作也是一个重要问题。19世纪下半叶,妇女之间出现了分裂,因为要求与她们(丈夫)各自的阶级有关,所以无产阶级妇女和资产阶级妇女之间出现了矛盾,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再次屈从于丈夫(参见Müller 2013, 131f.)
另一方面,20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妇女运动的方向性又很强。女权主义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通过将自己与男性区分开来,它在政治领域以及研究领域寻求自己的文化。尽管在东德取得了暂时的成功,如允许堕胎,但妇女在很大程度上仍被置于背景地位(参见Müller 2013, 133)。
学术和当代话语中的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批评是 „一种特殊的政治话语:一种致力于反对父权制和性别主义的批评家和理论实践“(Moi 1989, 117)。不过,与其说是 „女权主义“,不如说是 „女权主义“,因为各种运动的关注点非常不同–尽管已经发生并继续发生着相互交流以及影响(参见Lenz 2018)。
尽管方法众多,但它们可以在对性别和社会的类似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捆绑。可以对结构性女权主义和制度性女权主义进行区分,前者关注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后者则更关注务实的改革和结构变化。进一步的子类别包括话语性女权主义,它侧重于性别形象如何在文化上被创造和传播,以及同性恋女权主义,它涉及性和身体的多样性并要求其得到承认。(参阅Lenz 2018)。
除了女权主义和妇女运动之外,还必须对性别研究进行区分,特别是在学术方面,性别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学科,从性别角度批判性地研究文化和社会状况,借鉴科学理论和方法(参见Lenz 2018)。
女权主义在当前的社会话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且至今仍有意义的是美籍活动家塔拉娜-伯克(Tarana Burke)在2006年发起的MeToo运动,该运动在2017年通过阿丽莎-米拉诺斯的一条#MeToo推文才开始流行。她呼吁人们分享这个标签,如果他们和她一样,已经遭受了性暴力(参见Martini 2020, 1)。“其核心是[……][#MeToo辩论]是关于女性想要决定自己的身体和性行为“(Lenz 2018)。
J.K.罗琳在2019年底开始了另一场有争议的辩论,她在推特上支持英国研究人员Maya Forstater,后者之前曾宣称生物性别无法改变(参见Steiner 2019)。这招致了变性人群体的批评(参见Hanfeld 2020)。然而,J.K. Rowling强调,她捍卫女性、男性、同性恋者、异性恋者和变性人的权利(参见Rowling 2020)。
文学作品
巴里,彼得(2009): 初级理论。文学和文化理论介绍。
彼得-巴里和海伦-卡尔(编辑)。第三版。Manchester and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n.d.): Feminismus. 联邦公民教育署。https://www.bpb.de/nachschlagen/lexika/politiklexikon/17484/feminismus [18.09.2020]。
Hanfeld, Michael (2020): J.K.罗琳在变性观念的争议中步步紧逼。faz.net.https://www.faz.net/aktuell/feuilleton/debatten/j-k-rowling-legt-im-streit-um-transgender-vorstellungen-nach-16810240.html#void [19.09.2020]。
Lenz, Ilse (2018): 从护理工作到#MeToo。当前德国的女权主义问题和辩论。联邦公民教育署。bpb.de/apuz/267940/von-der-sorgearbeit-bis-metoo-aktuelle-feministische-themen-und-debatten-in-deutschland?p=all [19.09.2020]。
Martini, Franziska (2020): 谁是#MeToo?对Twitter上(反)女权主义抗议的网络分析调查…. 媒体与传播研究》3(68):255。
Moi, Toril (1989): Feminist, Female, Feminine. 载于:《女权主义读本》。性别和文学批评的政治学论文。Catherine Belsey和Jane Moore(编辑)。纽约:Basil Blackwell,117-32。
Müller, Ursula G.T. (2013): 女权主义的政治家园–左派的半个世界。女权主义的政治位置。Wiesbaden: Springer VS.
Rowling, Joanne K. (2020): J.K.罗琳写了她对性和性别问题发表意见的原因。J.K. Rowling. https://www.jkrowling.com/opinions/j-k-rowling-writes-about-her-reasons-for-speaking-out-on-sex-and-gender-issues/ [19.09.2020].
Steiner, Noëlle. (2019): J.K.罗琳因性别问题的推特而赢得了狗屎风暴。Nau media.https://www.nau.ch/people/welt/jk-rowling-erntet-shitstorm-wegen-geschlechter-tweet-65631793 [2020年9月19日]。
Thiessen, Barbara (2008): 女权主义:差异与争论。载于:《妇女和性别研究手册》。理论、方法、实证主义。Ruth Becker和Beate
Kortendiek(编辑)。第二版和更新。版。威斯巴登: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 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