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极端主义不应被理解为一种统一的意识形态。相反,这个词包含各种不同的潮流、意识形态取向和组织形式(参见 Grumke 2007, 20)。
从国家机构的角度看右翼极端主义
从宪法保护办公室的角度来看,右翼极端主义一词包括那些针对自由民主基本秩序(FdGO)的活动(参见 Jesse 2004, 9)。因此,极端主义一词既包括左翼运动,也包括右翼运动。因此,右翼极端主义描述的是 „政治极端主义的右翼变种“(Grumke 2007, 21)。
从政治学角度看右翼极端主义
在政治学中,右翼极端主义被理解为 „相当分散的态度、行为和组织领域“(Gessenharter 1998, 33)。公共立场通常关注极端主义行为,如右翼暴力的实施,而政治学观点则强调态度层面的相关性。军国主义、沙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独裁主义、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亲纳粹主义被视为右翼极端主义态度的组成部分(参见 Grumke 2007, 22;参见 Stöss 2000, 20 ff.)。右翼极端主义态度并非必须同时具备所有要素。不过,可以假定 „当一个人决定积极参与右翼极端主义团体或组织时,大多数因素都是其基础“(Grumke 2007, 23)。并非每个具有右翼极端主义态度模式的人都会在其行为中表现出这种态度。因此可以认为,在一个社会中,具有封闭的右翼极端主义世界观的人数比例要远远高于在相应行为中表达这种态度的人数比例。然而,态度层面被认为是右翼极端主义的必要前提。这两个维度可以相互区分,但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体现右翼极端主义的概念(参见 Grumke 2007, 23;参见 Stoss 2000, 25)。
意识形态特征
种族主义是右翼极端主义的核心特征。右翼极端主义通过假定种族或伦理不平等来否定普遍人权的主张。在这种情况下,反犹太主义是一种特别普遍的种族主义思想。另一个特征是沙文主义,它描述了一种夸大的民族主义,通常表现为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敌视态度。民族本位主义概念是其一大特点。它假定各民族是平等的,但不是同质的。这种天然的不平等会导致危机,因此有人要求 „将各民族构建为种族和文化上的同质民族,彼此分开生活,互不混居“(Bruns et al. 2015, 12),以确保 „文化纯粹性“。右翼极端主义的另一个特点是淡化或美化国家社会主义。这也包括所谓的历史修正主义,它与否认大屠杀和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罪责并行不悖(参见 Grumke 2007, 24)。除上述特征外,右翼极端主义意识形态还反对普遍人权、多元文化主义和 „议会民主制度所体现的自由民主的价值多元化“(Grumke 2007, 25)。
新右翼
„[……]政治话语中的’右翼极端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巨大变化,[……]似乎有必要使用比以前更有区别的术语“(Gessenharter/ Frochling 1998, 11)。 在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右翼极端主义分子是穿着春靴、易诉诸暴力的光头党,右翼极端主义态度可归结为准备使用暴力、生活困难的少数群体的问题(参见 Bruns et al.) 新右翼指的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从法国开始形成的一种政治光谱。它将自己视为所谓 „68 运动 „的反面力量。因此,他们反对自由主义和平等主义。新右翼分子的特点是,他们并不危险,因为他们可以与暴力的 „纳粹恶棍 „相提并论。相反,其危险性在于他们试图渗透到民众中间,并通过插入公共政治话语来影响民众的思想(参见 Mense 等人,2016, 183)。在此过程中,他们 „通过持续煽动对某些人口群体的不满“(Bruns et al.2015,14),追求激进化价值保守主义中心的目标。他们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反犹太主义、反穆斯林种族主义、保守的性别角色以及等级森严的社会(参见 Bruns et al.)
文学作品
Bruns, Julian/ Glösel, Kathrin/ Strobl, Natascha (2015): Rechte Kulturrevolution. 谁是当今的新右翼?汉堡:VSA。
Gessenharter, Wolfgang (1998): Neue extreme Rechte, intellektuelle Neue Rechte und Rechtsextremismus. In: Gessenharter, Wolfgang/ Fröchling, Helmut (eds.): Rechtsextremismus und neue Rechte in Deutschland: Zur theoretischen und empirischen Neuvermessung eines politisch-ideologischen Raumes? Wiesbaden: Springer, 25-66.
Gessenharter, Wolfgang/ Frochling, Helmut (1998): Rechtsextremismus und Neue (radikale) Rechte – Einladung zu einem Dialog. In: Gessenharter, Wolfgang/ Fröchling, Helmut (eds.): Rechtsextremismus und neue Rechte in Deutschland: Zur theoretischen und empirischen Neuvermessung eines politisch-ideologischen Raumes? Wiesbaden: Springer, 11-24.
Grumke, Thomas (2007): Rechtsextremismus in Deutschland. Concept – Ideology – Structure. In: Glaser, Stefan/ Pfeiffer, Thomas (eds.): Erlebniswelt Rechtsextremismus. 具有娱乐价值的对人性的蔑视。背景。方法。预防实践。Schwalbach am Taunus: Wochenschau Verlag, 19-35.
Jesse, Eckhard (2004): 政治极端主义的形式。In: Federal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ed.): Extremism in Germany. Erscheinungsformen und aktuelle Bestandsaufnahme. 柏林,7-24。
Mense, Thomas/ Schubert, Frank/ Widemann, Gregor (2016): 从 „关注公民 „到抵抗战士?- Pegida and the New Right. In: Decker, Oliver/ Kiess, Johannes/ Brähler, Elmar (eds.) (20016): Die enthemmte Mitte. AutoritÄre und rechtsextreme Einstellungen in Deutschland. 第 2 版。Gießen: Psychosozial-Verlag, 179-200.
Stöss, Richard (2000): Rechtsextremismus im vereinten Deutschland. 3rd ed. Berlin: Friedrich Ebert Foundation. 柏林:弗里德里希-埃伯特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