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一词来自拉丁语,意思类似于 „次文化“。在社会学词典中可以找到该词的如下定义:“亚文化被理解为在制度、价值观、规范、需求、行为和符号方面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如中产阶级文化)的自成一体的社会亚文化“。(莱因霍尔德 2017,661)
研究领域和分类
亚文化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顿-戈登(Milton Gordon)于 20 世纪 40/50 年代提出(参见 Wurschi 2007, 21 f.)。芝加哥学派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研究,以证明年轻人异常行为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年轻人主要来自经济薄弱的环境,由于缺乏远见而违背了主流文化的价值观。20 世纪 70 年代,这种研究方法扩展到对蓄意犯罪的亚文化进行区分(参见 Reinhold 2017, 662)。
在研究中,对自愿参与和非自愿参与进行了区分。非自愿亚文化产生于歧视、属于少数族裔和特权不足。自愿亚文化希望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替代,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也被称为反文化(参见 Reinhold 2017, 662)。
对亚文化概念的批评
在以往的亚文化研究中,对男性青年的主要考虑和关注受到了强烈的批评。亚文化研究中对女性和女孩的关注不够(参见 Reinhold 2017, 664)。
关于亚文化对社会变革的潜力和影响,可以发现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方面,亚文化被认为具有变革的潜力,另一方面,亚文化的影响力被认为相当低(参见 Hügel 2003, 71)。另一个批评是亚文化理论缺乏动态性。社会发展和当前问题几乎没有被纳入研究范围(参见 Reinhold 2017, 664)。
文学作品
Hügel, Hans Otto (2003): 大众文化手册。术语、理论与讨论。斯图加特:梅茨勒。
Reinhold, Gerd (2017): 社会学词典》。网络版。Berlin/ Boston: Oldenbourg Wissenschaftsverlag.
Wurschi, Peter (2007): Rennsteigbeat, Jugendliche Subkulturen im Thüringer Raum 1952-1989. Cologne: Böh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