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是指 „一个系统通过重新调整实现改进适应性和性能的特性的总称“(Fröhlich 2010, 47)。它源于拉丁文名词accommodatio „适应“(参见Scholze-Stubenrecht 1997, 42)。在生物学上,适应是指 „眼睛对不同距离范围的适应“(Fröhlich 2010, 47)。这个术语也可以在语言学、宗教研究和学习心理学中找到。
学习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
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其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中引入了这个术语。适应是儿童学习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之一。它代表了一个人改变他或她的(学习)行为的能力,即处理新印象的方式。与之相反的术语是同化,它描述的是将新类型的外部印象整合到已经存在的类别或系统中,而不改变它们(参见皮亚杰1983年,106页以下)。
一个适应的例子是,一个孩子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固体或液体。如果这种思维模式受到气体作为一种物质的经验的挑战,他就必须调整他对聚集状态的看法。因此,这种刺激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点。
迁移背景下的适应
因此,在文化学习过程中,也有可能重新调整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在移民研究中,Christine Langenfeld将适应理解为 „文化变化带来的功能性学习和适应过程“。(Langenfeld 2001, 283)她认为,适应 „可以在有关人员身上发生,而不需要改变基本信仰、价值观或思维方式“(Langenfeld 2001, 283)。
根据心理学家Werner Fröhlich的说法,“环境需求[,]无法用目前可用的行动剧目来满足“(Fröhlich 2010, 48)是 „内在平衡的干扰“(同上)的原因之一,并因此引发适应。
调适–从 „平衡的干扰 „中学习
根据Fröhlich的定义,所谓文化上的 „外来“,即在德国一体化辩论中经常被视为干扰的东西,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机会。因为在皮亚杰的意义上,“平衡的干扰 „为人们重新调整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提供了可能性。
社会学家Friedrich Heckmann描述了一种不对称的互惠关系:“学习过程涉及移民和本地人。虽然这是一个互惠的过程,但它不是同等重量的,在这个过程中,移民比本地人变化更大,因为本地人作为既定的人控制着社会的资源“(Heckmann 2015, 80)。
文献资料
Fröhlich, Werner D. (2010): Wörterbuch Psychologie. 27. Aufl. München: dtv.
Heckmann, Friedrich (2015): Integration von Migranten. Einwanderung und neue Nationenbildung. Wiesbaden: Springer.
Langenfeld, Christine (2001): Integration und kulturelle Identität zugewanderter Minderheiten. Eine Untersuchung am Beispiel des allgemeinbildenden Schulwesens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Tübingen: Mohr Siebeck.
Piaget, Jean (1983): Piaget’s Theory. In: Mussen, Paul H. (Hrsg.): History, theory and metho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 1. 4. Aufl.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cholze-Stubenrecht, Werner (Hrsg.) (1997): Duden. Das Fremdwörterbuch. 6. Aufl. Mannheim u. a.: Dudenver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