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或语言发展是指学习一门新语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发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语言自身规则会被习得(参见 Metzler Lexikon Sprache 2016, 639)。
母语习得/第一语言习得
要 „正确 „地使用一种语言,并不需要能够说出其规则。只要能使用就足够了。当说话者用母语–也称第一语言–说话时,通常会自动做到这一点。
幼儿学说话时,会开始习得周围的语言。这就是所谓的不受控制的语言习得。儿童不会被明确告知语言本身的规则,而是自己形成这些规则(参见 Metzler Lexikon Sprache 2016, 639 f.)。
为此,儿童会形成一个 „心理图式“(Bickes/Pauli,2009, 34): 它将已知的规则转移到其他单词上。例如,过去时也叫简单过去时。过去式动词可以弱化,如 say – I said,也可以强化,如 sing – I sang。儿童首先掌握的是 I said 这样的弱形式。然后再将这种模式迁移到其他动词上。这样,就形成了诸如 singen – ich singte 这样的过度概括的语句,即使经过纠正也会继续使用。这说明心理图式在儿童心中的根基是多么牢固。一旦理解了强动词的过去式,他们就会使用语法上正确的形式(参见 Bickes/Pauli 2009, 34)。
双重第一语言习得
一个人不仅可以有一种母语,也可以有几种母语。如果一个孩子在三岁以内同时学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周边语言,这被称为双重第一语言习得(参见 Bickes/ Pauli 2009, 92)。
第二语言习得
三岁或三岁以上的儿童在学习新语言时,可分为两种语言习得类型。儿童可以用与第一语言相同的方式学习新语言。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是不受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所学语言是日常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因为它是国语等。它不是在课程中习得的,而是在朋友、同学或同事之间的交谈中习得的。这一过程被称为第二语言习得。(参见 Bickes/Pauli 2009, 92 f.)。
外语习得
另外,说话者也可能熟悉某种语言的规则。例如,在学校或课程中学习这种语言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有控制的外语习得(参见 Metzler Lexikon Sprache 2016, 639)。
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值得注意的是,通常不会在日常对话中学习这门外语。相反,会话是通过任务引入的。课程通常以学生的母语而非外语进行(参见 Bickes/Pauli 2009, 92 f.)。
沉浸式语言学习
并非所有外语教学都遵循相同的模式。沉浸式教学也被称为 „语言浴“(Stebler 2010, 21)。该术语指的是一种外语教学形式,其重点不在于教授语言本身的规则。取而代之的是向学生传授其他学科的内容等。课程以所学外语进行。
沉浸式教学被寄予厚望。它既要帮助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又要促进跨文化教育和友好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参见 Stebler 2010, 21 f.)。
文学作品
Andresen, Helga (2016): 语言习得。In: Glück, Helmut/ Rödel, Michael (eds.): Metzler Lexikon Sprache. 第 5 版。Stuttgart: J. B. Metzler, 639 f..
Bickes, Hans/ Pauli, Ute (2009): 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帕德博恩:芬克。
Stebler, Rita (2010): Context and state of research. In: Stebler, Rita/ Maag Merki, Katharina (eds.): Zweisprachig lernen. 体育馆沉浸式教育课程的过程与效果》。明斯特:瓦克斯曼,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