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Duden 中,“人民“(Volk)一词下有多个大类和子类。自 20 世纪以来,《格林词典》(Grimm’sche Wörterbuch)甚至总共收录了 15 个主要含义和 9 个次要含义。在社会学词典中,可以找到如下词条:“由共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共同生活在特定国家边界(Staatsvolk)内的人们组成的社区“(Reinhold 2017, 710)。
为了把握广泛的词义和内涵,有必要考虑历史背景。
历史进程中的人民
Volk 一词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大多数词典都指出,该词源于日耳曼语 fulka „人民,战争的人民“(参见 Kluge 1963,825;参见 Pfeifer 1989)。根据格林词典,最古老的含义是战士的封闭分队(古斯拉夫语:plŭkŭ „kriegsschar,kämpfende schar“)(参见格林 1854-1961, 455)。除了表示武装部队的民间军事术语外,还有神学术语 „上帝的子民“。直到 17 世纪,尤其是由于法国大革命,才出现了至今仍在使用的 „Staatsvolk „一词(参见 Retterrath 2016, 33)。
直到 19 世纪,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词汇用法。不过,这些词义的共同点是,它们指的是一群抽象的、想象的或真实的人,他们因宗教、传统、语言或特殊目的而结合在一起,并且/或者具有相似的特征。
不断变化的内涵
„约恩-雷特拉特(Jörn Retterath)在其著作《人民是什么?一书中说:“在当前的政治用法中,Volk 这个词很少被使用。这可能是由于该词的内涵在历史进程中起伏不定。在中世纪,“人民“(Volk)被理解为有别于贵族的 „下层阶级“(平民),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负面含义,而在法国大革命(1789 年)和美国独立宣言(1776 年)之后,“人民“(Volk)被理解为 „享有平等权利的所有公民的总体“,因此具有正面含义。它不再在社会内部划定边界,而是在社会周围划定边界(参见 Retterrath 2016)。
在魏玛共和国,“人民“(Volk)一词仍然无处不在,但最终由于国家社会主义者的挪用企图,该词失去了公正表达的资格(参见 Retterrath 2016)。
可以指出,该词的含义历史与政治和历史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克吕格(Kluge)在其《德语词源词典》中就此进一步写道:“其情感基调取决于说话者的态度和情绪“。(Kluge 1963, 825)
„我们是人民“?
Christian Böttger 在其著作《Ethnos. Der Nebel um den Volksbegriff (The Fog around the Concept of the People)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还存在 „人民 „这一概念?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他所指的正是在政治上和医学上受到压制的 „人民 „概念。
同样值得讨论的是,在边缘政治声音因移民政策而变得更加响亮之际,基于血统和文化社区或民间意识的 „我们感 „的存在(参见 Böttger 2014)。
民族“(nation)一词经常被用作同义词。
文学作品
Böttger, Christian (2014): 民族。民族概念的迷雾。施内尔纳赫: Lindenbaum.
Duden, Online Edition: https://www.duden.de/rechtschreibung/Volk [20.06.2018].
Grimm, Jacob u. Wilhelm (1854-1961): German Dictionary. http://www.woerterbuchnetz.de/DWB?lemma=volk [14.06.2018].
Kluge, Friedrich (1963): Etymologisches Wörterbuch der deutschen Sprache. 19th ed. Berlin: de Gruyter. Berlin: de Gruyter.
Reinhold, Gerd (2017): Soziologie-Lexikon. Berlin/ Bosten: Oldenburg Wissenschaftsverlag.
Retterrath, Jörn (2016): „什么是人民?Volks- und Gemeinschaftskonzepte der politischen Mitte in Deutschland 1917-1924.柏林:德格鲁伊特出版社。